​李谅祚夺权之后虽有所作为,但或因箭伤而英年早逝

2024-06-11 07:53 来源:健乐园 点击:

李谅祚夺权之后虽有所作为,但或因箭伤而英年早逝

李元昊驾崩后,襁褓中的李谅祚继承了皇位,此时舅舅没藏讹庞把持朝政,随着李谅祚长大,他联合没藏讹庞的儿媳汉人梁氏灭掉了没藏讹庞。嘉祐六年(1061年),14岁的李谅祚正式亲政,开始作为西夏的第二位皇帝行使权力。后来,李谅祚实行改革,西夏国力进一步增强,多次出兵袭扰宋朝秦凤、泾原一带,李谅祚还亲自带兵攻打庆州。

治平四年(1067年),经过国力的休整之后,李谅祚下达了对宋作战的命令,并秉承首领亲自带军出征的传统,率领数万西夏军队出首都兴庆府向东直抵位于今陕西绥德县的绥州,开始他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东征。西夏控制绥州时,派驻的军事首领是嵬名山。

治平四年(1067年)十月,宋朝发兵围困绥州,宋朝将领种鄂事先利诱嵬名山的弟弟嵬名夷山等人做内应,胁迫嵬名山率众归顺宋朝,宋朝因此得到党项及其他蕃部首领300人、15000户居民和上万士兵,并击退了前来夺城的4万西夏军队。李谅祚认为这是宋朝知保安军杨定对西夏的欺骗,于是设计在十一月诱杀了杨定等人。

李谅祚

因为以前杨定曾在出使西夏时向李谅祚称臣跪拜,接受了西夏的馈赠,回去后却向宋朝政府上交了李谅祚赐给他的宝剑等部分物品,私自将谅祚赏赐的金银藏了起来,并且夸口可以刺杀李谅祚,还因此被提升为知保安军。西夏政府向宋朝方面提出索要嵬名山及此前叛逃宋朝的西夏横山酋长,而宋朝也向西夏方面索要杀害杨定的凶手及此前被俘的宋朝官员。双方谈判失败后,李谅祚带领的西夏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终结这些胜利乃至李谅祚生命的是围攻大顺城之战。

大顺城守将蔡挺得知西夏军来攻,下令沿边人户坚壁清野,全部进人城堡,不得派兵出战,又事先在城堡周围护城河中布满铁蒺藜,西夏人马渡水多被铁蒺藜所伤,进攻迟滞。谅祚冲锋在前,带领西夏军士一次次围城进攻,攻了三天后,仍然一无所获。

李谅祚于是亲临阵前督战,蔡挺命令蕃官赵明带领800名弓弩手埋伏在城外,宋军箭如雨下,西夏军死伤不计其数,李谅祚也被宋军神射手的毒箭射穿铠甲。身受重伤的李谅祚流血不止,西夏军只好撤退。

在《宋史》中只记录了李谅祚“殂、年二十一”,《辽史》记录了“谅祚薨”,都对死因没有提及。而在南宋李焘私人撰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对李谅祚的死因记载为病死,他的儿子李秉常成为了西夏第三任国主,并派遣使者到北宋告哀。

《续资治通鉴长编》

至于得了什么病造成死亡倒没有说,不过南宋王称私撰的《东都事略》、清朝吴广成私撰的《西夏书事》、清朝徐乾学私撰的《资治通鉴后编》这些别史都提到了李谅祚带兵时,曾身中流矢而撤兵的事。

《西夏书事》比《东都事略》详细点,明确了是治平三年(1066年)9月,也就是李谅祚死前的前一年,他带兵攻打庆州,围大顺城时,身中流矢而撤退。

《资治通鉴后编》更详细,写李谅祚带领步骑数万人围攻大顺城,而李谅祚身穿银甲氊帽,靠前督战,当时的庆州的地方官——环庆经略安抚使蔡挺,在战壕外设伏,共有手持强弩的士卒排成八列,李谅祚虽然身穿铠甲,但被强弩洞贯射伤,只好领兵撤走。百度上的这段没有标明出处,估计也是出自这里。

为什么提到中箭的事,因为以正常情形来说,一个20岁的青年,在前期没有任何重大疾病记载的前提下,还多次率兵出征,突然死于重大疾病的可能性很小。

神臂弓

这里蔡挺设伏的强弩兵,应该是用神臂弩,也叫神臂弓。射程远达二百步到三百四十步,远远高于一般弓箭的射程,说明力道强劲。在《宋史》中,宋神宗曾亲自检验效果,把铁甲放到七十步开外,让士卒射之,不仅命中率高,还能穿透铠甲,所以威力可想而知。

虽然关于这个神臂弩的用的箭矢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了五种弩箭,分别为三停箭、点钢箭、木羽箭、扑头箭、风羽箭。除了扑头箭这种用于演练外,其他都是杀伤力较大。

三停箭,箭形本身很短,按记载射中物体,没入很深,很难拔出;点钢箭,全由精铁制成,箭头尤为锐利,以有人对神臂弓的推算,如果要达到较远的射程,弩箭大概率是全由金属制成;木羽箭,箭头金属,木头为箭杆,如果射中人后,想拔出时,多半会箭头留在体内,而箭杆被拔出;风羽箭,主要是保证箭的稳定性,不安装箭羽,仅在箭羽部位刻出三道长槽。

如果李谅祚中弩箭,是被前三者命中,很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大的创伤,虽然年轻力壮、当时捡回了一条命,但创伤带来的后遗症让李谅祚状况越来越差,最终于一年后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