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利民:东北虎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范本

2024-08-08 03:50 来源:健乐园 点击:

冯利民:东北虎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范本

今年7月29日是第14个全球老虎日。

老虎作为森林之王,处于食物链顶端,是生态系统完整和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之一。

最新研究表明,世界上超过75%的大型食肉动物种群正在消失。

过去数百年,全球野生虎种群和栖息地均减少90%以上。

野生虎保护,离不开对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

一般来说,一只成年虎,每年需要捕食大约50只大中型食草动物才能存活。

食草动物种群只有达到500只左右,才能每年产生50只的增长量,供一只老虎捕食,且不会导致食草动物种群的衰退。

对一个东北虎繁殖家庭来说,要养活老虎幼崽成年,需要1000—2000只大中型食草动物种群的支撑。

这意味着只有具备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才能养活如此庞大的食草动物种群。

中国是野生虎的重要分布区,曾拥有世界9个现代虎亚种中的5个。

至上世纪末,虎种群一度在中国自然环境中几乎销声匿迹。

1998年冬天,我国首次野外东北虎数量调查结果显示,已无可繁殖或可支撑发展的野生东北虎种群。

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区,一些消失的野生动物种群逐步恢复。

2017年,我国决定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面积1.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虎保护区,希望通过恢复温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有效恢复野生东北虎种群。

我国人口众多,在人口稠密的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特别是要实现生态系统顶端物种的种群恢复,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野生虎保护成功与否,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示范效应。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采取了诸多创新性保护措施。

例如,通过现代通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建立全球首个大面积覆盖的生物多样性实时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了国家公园信息化。

超过2万台的监测设备被安装在森林深处,国家公园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可以实现看得见、管得住,进行精准预警和监控,人类干扰和破坏活动大幅减少。

又如,中国和俄罗斯开展联合监测巡护,共同建设生态廊道,保障东北虎和其他野生动物种群在中俄边界实现自由活动和种群扩散交流。

根据中俄两国科研团队长期联合跨境观测的结果,边境管理部门在关键区域开辟290处边境动物通道。

过去一年多,梅花鹿等野生动物种群利用动物通道在两国间穿行3万多次,超过20只的东北虎频繁利用跨境通道实现自由移动。

中俄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为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提供了范本。

经过不懈努力,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奇迹呈现在人们面前:中国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实现翻番,国家公园超过50%的区域出现东北虎稳定活动,核心区重现众山皆有虎的风貌。

更重要的是,东北虎幼崽成年率从试点初期的33%提高到50%以上,这意味着生态系统质量开始出现实质性恢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取得显著成效,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中国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贡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典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学习和借鉴。

(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野外工作负责人、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