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赏析 - 猫捕雀

2024-12-11 20:07 来源:健乐园 点击:

经典文言文赏析 - 猫捕雀

原文

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①身林间,突出噬②雀母。其雏四五,噪而逐猫,每进益③怒。猫奋攫④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⑤,飞入室者三⑥。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哀哉!猫一搏而夺四五雏之母,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焉⑦动于中者。而猫且眈眈⑧然,惟恐不尽其类焉。呜虖⑨,何其性之忍耶!

物与物相残,人且恶⑩之;乃有凭权位,张爪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

注释

:遮掩。噬(shì):咬。:更加。攫(jué):用爪抓取。啁啾(zhōu jiū):鸟叫声。:虚指,表示多次。恻焉:悲伤的样子,同“恻然”。眈眈(dān):恶狠狠地盯着。呜虖(hū):叹词,同“呜呼”。恶(wù):讨厌,厌恶。

译文

窗子外面有一片枣林,幼鸟在树下练习飞翔。一天,一只猫藏在树林里面,突然窜出来咬住母雀。母雀的四五只幼鸟,一边大声叫着一边追赶着猫,每靠近一步就更加地愤怒。猫奋力地伸出爪子想抓住它们,没有得逞,就转身跑进屋内。母雀死了,它的幼鸟绕着房子悲鸣,还多次飞进屋内。过了几天,幼鸟仍然对着房子叫个不停。

悲哀啊!猫一扑便夺去了四五只幼鸟的母亲,人虽然不至于去救母雀,但是心中没有不感到悲痛的。而猫仍然恶狠狠地盯着幼鸟,唯恐不能把它们除尽。唉,为什么它的本性这么残忍呢?

动物与动物互相残杀,人们尚且厌恶;现在却有凭借权力和地位,纵容手下,残害百姓使自己获得利益的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文言知识

说“益”:“益”的本义是“水漫出”,是“溢”的本字。

“益”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指“更加”。如上文中的“噪而逐猫,每进益怒”。又如,成语“精益求精”。指“利益,好处”。如《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指“有益的,有利的”。如《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又如,成语“良师益友”。指“增加”。如成语“延年益寿”。

出处

清·薛福成《庸庵文编》

启发与借鉴

本文作者薛福成,是清末外交家、散文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他还是曾国藩门下的曾门四学士之一。

文章开头先写出母雀雏雀一家的欢快,然后情节急转,恶猫突然出现,母雀被噬。雏雀虽然体小力弱,但是母子情深,奋不顾身,发出愤怒的鸣叫,一起驱赶恶猫。然而猫穷凶极恶,竟然想将雏雀也全数捕获,狰狞面目显露无疑。

悲剧最终无可挽回,数日后雏雀仍然“望室而噪”,不仅使人心生感伤。作者以平实的话语,白描雏雀的声音和动作,以此讲述母子深情,激起了人们的恻隐之心。

猫是动物,捕食鸟雀本是天性,但已令人厌恶。倘若有人如畜生一般“残民以自肥”,岂不是更加令人憎恶?

文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某些主观感受移情于身边常见的事物,以表达自己不愿明说或有难言之隐的情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而本文的作者借“猫捕雀”这件事,宣泄出自己的愤懑之情,对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予以了无情的讥讽。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