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小蒋”暖我心

2024-06-11 08:07 来源:健乐园 点击:

声声“小蒋”暖我心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凡人剪影/蒋志超

声声“小蒋”暖我心

1960年代初老陶一家子在工人文化宫合影。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夫人的陪同下,与同龄同窗同学王黎约好一起去探望她的母亲——我单位90高龄的老陶部长。

当我们爬上三楼,来到老陶家门口时,老陶及家人早已在那里迎候。“小蒋,你和小张(我夫人姓张)惦记着我,这么客气赶来看我,你们都好吧?”对于我这样一个即将“奔七”的人,老陶还叫小蒋,除了几十年来喊习惯了,我想也许是她一直把我当作她的儿子那样看待的吧——孩子在母亲的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需要关爱的。

记得几年前在单位参加离退休人员活动,老陶也去了,她见我后惊讶而又怜惜地说:“小蒋,你比以前瘦了,带小孩子忙着了吧,好好保养哦!”我被她的牵挂感动了,微笑着与她作了解释。

老领导老同事们退休多年后,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我在机关工作了37年,与老同志们都很熟,在过去的岁月里,得到了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所以心里就经常想着退休后抽空去看看他们。这次到老陶家探望,距上次已有5年之久了。看着眼前的老陶,比以前又消瘦了些。她是家里的主心骨,大小事儿都要操心,即使步入了耄耋之年,还念念不忘小辈,自己的事情也尽量不麻烦家人。老陶毕竟90高龄了,她的左腿髋关节经常疼痛,还要服侍小中风的老伴,夜间睡眠不佳,但她手脚活动尚利索,精神状态良好,记忆力很强,我们亲密无间地畅聊了两个多小时,其间她“小蒋小蒋”地唤叫了我多次,我则来者不拒地一一应答,心里感到了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老陶名渊芬,她是上世纪50年代就进总工会工作的为数很少的老同志之一。在职时的她任劳任怨,在选拔培养使用关心工会干部及工会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幕后英雄式的老工会工作者。

我与老陶等老工会人1970年代中后期就认识了。当时我还在煤矿工作,因为经常参加市总工会开展的相关活动并被借用,与机关宣传、教育、生产、组织、办公室等部门的许多同志由陌生到熟悉。其时市总机关也需要补充年轻人,初茂昌主席、蒋仕林副主席等领导就有意向调我,老陶在市总组织部工作,当然第一时间掌握着这个情况,因而老陶与我就有了初次到多次的接触。记得老陶曾就人事调动的相关政策和手续及目前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与我耐心地交谈过几次,并恳切地说:“好事多磨。”我对老陶的第一感觉便是亲切随和温暖如春。

1979年9月,我与市总工会宣传部吴全荣及戚机厂、工会干校的两位同志共四人参加了省总工会在南京举行的为期20天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老陶知道我们的行踪,她与生产部唐勤华出差南京还不忘赶到省体委招待所看望我们,并询问我们有何需求,她一定会代为转告或办理。

1980年秋,我正式调入市总工会。那天上午我去位于市政府大院里的市总组织部报到,老陶热情接待了我,还顺口说了句:“好事多磨现在终于磨成了。”因当时的劳动关系还在劳动部门,老陶又耐心地陪着我去位于局前街小学旁的市劳动局办理了转移手续。尽管43年过去了,但此情此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1981年2月,我母亲病危在一院抢救,得到了市总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我所在生产部部长许炯立即赶往医院找严东方副院长等医务人员商量治疗方案。母亲病故后,生产部副部长刘巧娣和同事余解海及夫人等上门奔丧慰问。老陶得知后也匆匆赶来吊唁,她看到极度悲伤的我抚着我的肩安慰道:“小蒋,你妈病故大家都很难过,但人死不能复生,你要尽量稳定情绪,保重自己的身体,把娘的后事办好啊!”她从口袋里摸出了几十斤全国粮票,递到我手里说:“小蒋,你家里人多又要办理母亲的后事,我没什么给你,只是带了些粮票来,也许能用得上,你就收下吧。”我含泪点头接受了这份真挚而又厚重的特别的“丧礼”。此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刚刚失去的母爱已在老陶身上得到了延续(母亲与老陶刚好同岁)。

1987年我电大毕业,老陶考虑组织培养的同志应该学有所用,向市总党组领导推荐并经同意,我到政策研究室任《常州工运》(1991年改为《常州工人》)责任编辑。于是我在这个岗位上笔耕了近6年。

数十年来,我把老陶当作事业上的师长和榜样,生活中的母亲和长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常怀感恩之心,不忘报答之情。这是我心中默默念给我已故多年的生身母亲听的,把它读给健在的老陶娘听同样适用。

挥手道别的时候,我怀着依恋的心情关照老陶及她92岁的王老先生多多保重身体,并祝福二老健康快乐阖家幸福!老陶则不舍地牵着我和夫人的手边走边喃喃地说:“你们又来看我,我很开心,真佬谢谢啊!小蒋……”

一声“小蒋”倍感亲,声声“小蒋”暖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