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2024-07-05 05:22 来源:健乐园 点击:

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春天来了,河里的鱼儿开始活跃起来了。每每看到河里的小鱼小虾,就会想起故乡安邦河里的小蝲蛄。

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蝲蛄是我国土生土长本的本地物种,通常分布在东北的深山河流之中,而且它们对于水质要求非常苛刻,有一点点的污染都不行,它们白天躲在石头下面,到了晚上才小心翼翼出来找食物,一般以小鱼、昆虫或者苔藓为食,在外形上蝲蛄和小龙虾比较像,因此蝲蛄也被叫做东北小龙虾。小龙虾是外来的,小龙虾需要多种辛辣调味品才能掩盖住土腥味。蝲蛄却不同,味道鲜美,食用安全性比小龙虾要安全得多。

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蝲蛄是我国的本土的原生物种,在东北的长白山一带较为广泛分布。小龙虾据说是日本侵华时期引进的,用来处理尸体的外来物种,繁殖力极强,对水质的要求相对很低。但是,在我国吃货的强大消费能力下,只能依靠人工养殖的方式来满足吃货的口舌之欲。

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蝲蛄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大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东北的河流、小溪中还有很多的蝲蛄。安邦河就有很多,但在90年代的后期,随着工业园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污染,蝲蛄没有逃脱悲哀的命运,蝲蛄渐渐的在大部分水域中消失了。现在只有在长白山附近的一些天然、无污染的水域才会有蝲蛄的出现。‌而对于小龙虾来说,对水的要求并不高。脏水浑水皆可以存活,活力之强与鲶鱼有一拼。‌蝲蛄的味道鲜、香,只需用清水煮,油炸、蒸不需要任何的佐料,本身就是一道美味。

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小时候,在我们家的河套里,水塘里都有蝲蛄,但是那个年代很少有人吃。那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下河套里用网捞蝲蛄,回家炸着吃,非常的鲜。双鸭山的“蝲蛄豆腐”,那绝对是一道美味佳肴。

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蝲蛄也叫大头鳌虾,头大身子小、肉少,肉最多的地方是在尾巴那里,蝲蛄颜色一般呈褐色,烹饪之后呈鲜红色。小龙虾则不一样了,头相对小,颜色呈黑褐色或青色,烹饪以后也是红色的。

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蝲蛄和龙虾完全两回事。而且,现在蝲蛄的价格也要比小龙虾贵很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多地方都是出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因为蝲蛄的分布太少了,物以稀为贵,只有那些生态天然、水质无污染的水域才有可能存活,所以,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有一次去安邦河里钓鱼,在鱼钩上挂上蚯蚓,然后甩起鱼钩开始稳坐钓鱼台。在焦急等待着。过了一会,发现远处的鱼飘上下来回动,心想这下可有鱼上钩了,欣喜之余提起了鱼竿,惊奇发现钓起是一只蝲蛄,蝲蛄前面的大夹子夹着一只小鱼,当时推测是小鱼咬钩,小鱼在挣扎,蝲蛄迅速游过来夹到小鱼,被我钓着了!这可应验了那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我就是那个鱼翁,呵呵!心里那个得意啊!看到这情景,惊呆了!这概率比中奖还要低。

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记得上小学期间,一个暑假的早晨,带着弟弟金龙还有邻居大春子、二胖我们四个伙伴,准备了几个大饼子、干豆腐卷大葱,我又拿了几个火柴,并用塑料袋里三层外三层包好,弟弟问我为什么带火柴,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带上自己用纱窗做的兜网,骑两辆自行车到三道坝。听大人说那里的鱼特别的多。骑到三道坝有一座水泥桥,车子锁上,将车子藏到不易被发现的草丛里。准备工作就绪,开始了跃跃欲试下河了,挽起裤腿撒了欢似的跳到河里,河水最浅的到脖,我说的是到脚脖,可不是肩膀头的脖子。我们是逆流而上,两个弟弟在网的前方猛踹水,用木棍搅和把河里头的鱼踹蒙圈了,顺流而下连鱼、小虾、蝲蛄、树叶一同流到网兜里了。我和大春一起抬网,看到网里的活蹦乱跳的小鱼、还有惊慌失措的蝲蛄,都成了我们的战力品。捞到中午的时候,大家都累了,该休息吃午饭了。在桶里挑出几条大点的白鱼,抓几只大个的蝲蛄,处理干净以后,用柳树条串起来,拾些干草和树枝。这时候,我从上衣兜掏出小火柴,小心翼翼的点起火,架起来开始烤鱼、烤蝲蛄,这回弟弟才明白火柴的用意了。烤的时候弥漫的香气,大家都流口水了,小伙伴们迫不及待的啃着大饼子,嚼着干豆卷、大葱就着香喷喷的烤鱼、烤蝲蛄,吃起来那个香啊!那个鲜美啊!胜过几百倍珍珠翡翠白玉汤。烤小鱼、烤蝲蛄的味道一直留在记忆里……

双鸭山童年的回忆 ——被遗忘的小蝲蛄

光阴似水,悄悄远去……

故乡的玩伴,故乡的小蝲蛄,故乡的安邦河,愿经年后的再见,一切安好,一切无恙……

文:郭广东  图:网络  编辑:双鸭山之声